2019年,河北省13个国考、省考入海河流入海口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水质目标要求。
这些项目既是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项目,也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整改的重点任务。目前,这些项目大多已开始复工准备、后续资金已落实,具备全面复工复产或加快推进建设的条件。
企业新址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企业生产经营急需、急盼的工程项目4个。生态环境部近期梳理出正在实施和即将实施的114项重大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治理工程项目清单,并就投资落实和工程进度情况与各地分别进行了核实。114项重大建设工程,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等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97个四是探索促进污水收集效率提升新方式。《指导意见》要求: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要加强衔接,形成工作合力。
加快完善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收费机制,合理制定和调整收费标准,更好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生态环境成本内部化,倒逼生产方式转型和生活方式转变,助推高质量发展,形成共抓大保护的良好局面,不仅对长江水质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做好流域的系统协调治理和全国污水处理起到示范引领效应,更好地促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水污染防治和绿色发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效利用价格杠杆加强和改善长江水污染防治,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收费机制有关政策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成本分担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全国各级环评审批部门共审批2.79万个项目,涉及投资2.4万亿元。
进一步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测和移动执法等高科技手段,精准发现问题,提高执法工作的精准度。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出台《全省重大项目环评放管服工作指导意见》,大力推进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振兴项目、十二个农业产业项目、脱贫攻坚补短板项目和民生领域项目落地建设。2.1万个小类行业项目已享受环评登记表豁免。其中,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出台《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分类管理,建立省、市(州)、县三级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涵盖企业(项目)590余家。
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则明确,对与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和民生保障密切相关的,污染排放量小、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涉及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的管理规范、环境绩效水平高的企业,不进行现场执法检查。陕西对免予现场执法检查的企业,通过线上交流、企业传送照片、视频巡查等方式代替现场检查。
曹立平说,对因疫情而未按时完成整改的,可以酌情延长整改期限。上海探索网上执法模式,对违法企业举行网上云听证。5.4万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两个正面清单新政实施后,生态环境部专门印发《关于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严格落实两个正面清单制度。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4月下旬,2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确定首批纳入正面清单企业名单,涉及企业5.4万家。
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山东启动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稽查暨企业复工复产帮扶行动,将企业复工复产生态环境执法帮扶行动开展情况作为稽查重点。精准环境执法提升执法效能生态环境部推出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优化监管方式。就监督执法正面清单落地问题,曹立平指出,一方面,生态环境部将加强对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落实正面清单的指导,把正面清单落实到位。特别要审慎采取查封、扣押和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措施。
应急审批2583个防控急需项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两个正面清单涉及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据生态环境部执法局局长曹立平介绍,在执行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过程中,将适度调整行政处罚的方式。
这位负责人说,这只是生态环境部部级层面落实两个正面清单,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一个侧面。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实施后,各地积极探索推行远程执法、非现场执法模式,不断优化执法方式,推动将移动执法、大数据监控、在线数据、数据动态分析等作为正面清单实施期间的主要监管方式,实现分类分级、精准化环境执法,不断提高执法效能。
这是近日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公开的一组数据。湖北出台《湖北省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疫情防控、重污染天气和日常监管3类正面清单。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依法履职,在对重大环境违法问题和影响疫情防控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的同时,强化执法帮扶,指导帮助企业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污染防治设施和在线监控设施正常稳定运行,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此外,各级环评审批部门共审批2.79万个项目,涉及总投资2.4万亿元。今年1月至3月,生态环境部已批、在批28个涉及铁路、油气开发、煤炭开采、水利工程等项目,涉及总投资5056亿元。福建简化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联网信息填报要求,疫情发生以来新增联网企业25家。
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出台《进一步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优化环评审批服务等5个方面,推出26项服务措施。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两个正面清单实施后,32个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均制定印发落实正面清单工作实施方案。
广西推行执法终端+指挥中心+专家会商+数据融合+无人机侦查+应急联动六位一体的环境监督执法模式。曹立平指出,按照监督执法正面清单要求,对那些污染轻、风险低、守法意识强的企业少去或者不去,污染重、风险高、守法意识弱的企业要多去,从而将有限的执法资源集中于主观恶意排污、违法犯罪的企业。
其中,河北借助生态环境执法指挥调度、分表计电、远程执法抽查、在线监测报警等信息系统,精准发现并锁定违法行为。江西增加处置医疗废物、废水和公共设施运营企业两个类别,进一步明确纳入条件及监管要求。
据介绍,就全国而言,截至3月22日,共为2583个疫情防控急需项目提供环评应急服务保障。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两个正面清单确立的执法工作方向不会改变,执行力度也不会削减,同时,借助落实两个正面清单,生态环境部门将持续优化执法方式,全面提升执法效能,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近日,生态环境部披露,《通知》印发后,2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确定首批纳入正面清单企业名单,涉及企业5.4万家本次污染过程期间,大气科研重点实验室观测到,夜间至凌晨时段,多次出现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同步升高,尤其是挥发性有机物中低碳烷烃以及苯系物等组分上升尤为明显,表明受移动源排放影响突出。
预计5月7~9日成都市空气质量均为优或良。在高温、强辐射、低湿度的气象条件下,非常有利于光化学反应生成,导致臭氧浓度快速升高。
根据成都市生态环境和气象部门联合会商,5月7日成都市受弱冷空气影响,并伴有降温和降水,本轮污染过程结束。据专家分析,区域性高温强辐射天气是此次污染过程的重要客观原因。
通过分析光化学反应前(0-10时)挥发性有机物的臭氧生成潜势,除工业生产、溶剂使用源排放外,移动源排放也占很大比例。随着复工复产逐步向稳产满产转变,社会活动水平加速恢复,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增大。
本轮污染过程是全省今年以来首次持续时间较长的区域性臭氧污染过程。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前体物浓度高,为光化学反应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截至5月6日,成都市共出现连续9天污染。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一路狂飙的高温让很多人都感受到夏日火辣,而另一种看不见的威胁也尾随而至。
9日以阵雨转多云天气为主。8日降水有所减弱,风速降低。
5月7日,记者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从4月25日开始,受持续高温强辐射天气影响,四川盆地陆续出现臭氧污染,并在26日逐步形成区域污染,成都平原、川南和川东北区域均出现不同程度污染。记者了解到,成都市在5月3日发布了今年以来首个高温橙色预警,日最高气温甚至超过35℃,属历史最早高温。
据成都市环科院相关专家介绍,此次污染过程呈现出两种典型特征。与此同时,本地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增大是主观因素
当时,李河君选择了薄膜太阳能,当李河君将这一选择说出来时,公司所有高管都反对。 [阅读]
所发电力将出售给泰国的地方电力局(Provincial Electricity Authority of Thailand)。 [阅读]
下午,参会代表商讨了太阳能光热联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规划以及联盟专利池建设的有关事宜。 [阅读]
如果客户拖欠应付款,现金流的压力还会加剧。 [阅读]
在写给PV-Tech的姊妹网站SolarPowerPortal的独家博客文章中,Solarbuzz的副总裁芬利科尔维尔(FinlayColville)表示,该高数字使得英国的光伏市场成为今年及明年初欧 [阅读]
其最高时速可达140公里/小时,一次充电最远可行驶800公里。 [阅读]
协调60多家企业进行产业损害和倾销的法律抗辩。 [阅读]
日前,为加快落实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大分布式光伏的创新工作力度,国家能源局决定在已有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工作基础上培育一批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 [阅读]